昨日,由重慶朝天門市場服裝企業協會、尚盟·重慶時裝產業園打造的服裝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盟韓上品”正式啟動,首期將有87家韓國面料企業、近百個韓國設計師和獨立設計師品牌等資源入駐,后期還有歐洲和日本時尚資源加盟。這意味著,重慶服企有了首個國際資源對接平臺。
87家韓國面料企業入駐
昨日,由重慶朝天門市場服裝企業協會、尚盟·重慶時裝產業園打造的服裝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盟韓上品”宣布正式啟動,平臺首期入駐資源有87家韓國面料企業、以及近百個韓國設計師會員和韓國設計師品牌,帶來800款韓國最新面料和千余款原創時裝作品,可以讓重慶服企在家門口就能享用到韓國面輔料以及設計師資源。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這些合作品牌包括韓國服飾品牌DECO、Leedoii等。現場展示的春秋款女裝,價位主要集中在700元~4000元。
“‘盟韓上品’是整合中韓時尚資源、服務于兩國企業及消費者的營銷服務平臺,是服務內容多元化的國際化服務商。”重慶朝天門市場服裝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尚盟·重慶時裝產業園董事長唐均才介紹,“盟韓上品”是一個線上線下聯動的平臺,服企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對接資源,線下平臺則用于產品展示、信息溝通交流等。希望通過中韓資源對接,促進重慶時裝產業的提升及渝派服飾品牌的打造,并輻射西南地區。下一步,除了繼續整合韓國服裝產業資源外,還將與歐洲的服裝產業資源并軌,共建歐亞時尚信息中心。
唐均才透露,目前已經在與Zara的買手團隊接觸,以及與“米蘭服裝行業協會”也有洽談,后期將引進法國、意大利、英國等國的服裝資源,真正意義上做到嫁接全球資源,打造全產業鏈。
降近半成本市民可定制
“盟韓上品”能提供哪些服務?
“首先是面料供應銷售。”唐均才介紹,此次入駐平臺的87家韓國面料企業,都是韓國紡織品中心(KTC)的會員企業,他們的面料將會拿到平臺上展示,重慶企業可以借助平臺采購面料,也可以代理銷售。同時,此次還有眾多韓國設計師入駐,可為渝企提供版樣、設計服務。這些設計師品牌,也將借助“盟韓上品”平臺進行全國招商拓展,企業可尋求合作。
重慶朝天門市場服裝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詩曼其爾品牌負責人鐘耘介紹,目前重慶企業要拿韓國面輔料,一是自己到韓國去拿貨,但是要經過簽證通關等各種環節,費時費力,并且很多人對韓國企業也不熟悉;另一種是從廣東等地中轉,但價格比較貴。通過平臺直接對接,省去了中間環節,算上時間投入,至少可節約一半成本。
“盟韓上品”營銷負責人盧主明介紹,由于有大批設計師以及設計師品牌入駐,感興趣的市民也可以通過平臺購買自己喜愛的服裝,同時,還可以實現個性化高級定制,從下單到取貨,只要20天左右,定制的價格根據不同面料、款式,是零售價格的1.5~2倍左右。
平臺——盟韓上品
首期將有87家韓國面料企業、近百個韓國設計師和獨立設計師品牌等資源入駐,后期還將有歐洲和日本時尚資源加盟。
市民參與方式
可以通過平臺直接購買。
實現個性化高級定制,從下單到取貨,只要20天左右(提醒:定制的價格根據不同面料、款式,是零售價格的1.5~2倍左右)。
縱深——重慶服企“穿”韓國服裝能否出彩?
為何引進韓國服裝資源?
“眾所周知,韓國的服裝服飾在世界范圍內處于前沿地位,所形成的韓流文化也在影響著中國。”朝天門市場服裝企業協會會長牟衛表示,隨著經濟大環境的變化,近兩年服裝行業也處于深度調整中,行業內普遍存在銷售下滑、利潤下降的情況,重慶服裝產業要在這一輪調整中“蝶變”,就必須學會整合全球優勢資源,打造服裝全產業鏈。
牟衛說,作為中國十大批發市場之一,重慶朝天門服裝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販貨代理”到2000年先后陸續發展“自有品牌”,朝天門市場集聚了約500余家服裝生產企業,規模大的年產值約2億元。近幾年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更加追求品牌化發展,服裝產業開始趨于企業化運作,但上下游配套、研發設計、時尚信息欠缺等方面卻成為一大瓶頸。
“重慶雖有3000多家服裝企業,但是卻缺乏大型面料供應企業,引進韓國面料企業,就可以解決面輔料欠缺的問題。”牟衛表示,韓國服裝面料款式更豐富,更新更快,這也是能給重慶企業傳遞出很多信息。
唐均才則表示,服裝的核心是研發設計。好的研發設計與人才分不開。目前雖然重慶不缺設計師,但多是才從高校走出來的,缺乏經驗,也較為缺乏國際設計理念。引進韓國設計師,除了為本土服裝企業提供設計服務外,更多的是希望通過雙方的交流,達到相互學習借鑒的效果,從而提升重慶服裝界的整體水平。
對此,鐘耘也深有體會。鐘耘說,重慶服裝企業現在90%還是用的本土設計師,一個設計師一年的再次培訓費從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對于企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直接引進韓國設計師,這樣的交流比普通體驗式培訓更有效。
朝天門服裝品牌“高裳伊美”負責人高勇表示,做服裝應緊緊抓住潮流,但是由于缺乏信息溝通渠道,韓國、歐洲等新出了面料或者是流行趨勢,重慶企業至少要兩三周后才知道,并且往往只有一些有條件的企業,靠自己跑去這些地方打探才能知曉。
“重慶有廣闊的服裝市場,韓國有先進的技術和設計理念,雙方合作可以實現互補。”昨日,韓國紡織品中心(KTC)理事長孫尚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包括重慶在內的中國西部地區有3億多人口,尤其是一提起朝天門市場,其規模和人流就讓人聯想起韓國首爾的東大門市場。KTC繼在中國的上海、廣州之后,能在重慶合作開辦銷售中心,這對韓國的眾多纖維企業以及諸多時裝企業來說,是攻克這個巨大市場的好機會。同時,通過與韓國企業以及相關協會的合作,重慶企業也可以得到原材料、設計以及品牌等方面的支持,有助于重慶服裝產業的發展。
聲音——資源需轉化落地
石獅市服飾鞋帽輔料行業協會會長、石獅華聯服裝配件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遠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重慶服裝企業近年來“走出去、引進來”的步伐在不斷加快,重慶朝天門市場服裝企業協會與石獅市服飾鞋帽輔料行業協會也有過合作洽談,這對重慶服裝產業鏈的完善很有意義。
黃文遠說,石獅的紡織服裝在全國出名,主要就得益于產業鏈的集聚效應,重慶市場不小,但是還需加強產業集聚。目前以自己公司的產品為例,在重慶每年有幾百萬元的銷售額,但與廣州、四川相比還有所差距,如果重慶能夠形成產業鏈、輻射到全國,上下游企業自然會蜂擁而至,產業發展也便順理成章。
服裝業零售管理專家閔光亞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整合全球時尚產業的配套資源,對于重慶服裝行業的整體提升,非常有好處。一是在面料開發、流行資訊等方面,可以接觸到最新的潮流,另一方面,韓國設計師的引進,可以提升重慶服裝品牌的設計眼界、設計視野,對重慶服裝業的整體提升非常有幫助。
不過,閔光亞也提醒,一方面,如果只是簡單的引進,不能學習到其中的精髓,就無法從根本上提升重慶服裝業的創造力;另一方面,要有鑒別能力,不是國外的所有面料和設計師,都是優秀的。因此,國際化資源平臺打造,其一需要規范化運作,這樣可以提升平臺的效率,讓平臺更有針對性;其二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專業人士,掌握國外服裝及其配套產業運作情況,提升平臺的鑒別能力;其三就是要有轉化落地的機制、措施和團隊,在借鑒、引進的前提下,將國際最新技術、理念,轉化為重慶服裝自己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