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中國棉花協會三屆二次常務理事會上,新疆棉花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玉清介紹了新疆地方棉花的形勢。他說2014年度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取得明顯成效,達到預期目標,2015年方案進行了完善。
其中的問題,理論上目標價格改革19800元/噸,但由于產量統計有分歧,統計局的是360萬噸,實際新疆470萬噸,棉農實際發到手18200元/噸左右,棉農拿到的補貼與預期的有一定差距,這個價格對今年棉農對生產形勢和價格的判斷造成影響。
從2015年的種植情況,新疆(含兵團)面積下降,3300萬畝,下降9.5%。產量也下降,各方幾個數據,420、400萬噸,最悲觀的360萬噸,7月出現高溫,9月后出現低溫,產量和品質雙下降。
15年度經營情況,各地棉花上市,棉花企業對后市普遍看跌,收購謹慎,市場形勢不太樂觀,特別是南疆,部分出現暫停收購。從棉農方面,由于價格低于預期,出現惜售。新疆棉花形勢的基本分析,仍延續2014年以來震蕩下行,風險與機遇并存。目前全球棉花供大于求,紡織消費不旺,國內經濟下行,棉花市場面臨多重不確定性。
市場存在行業整體性虧損甚至破產的風險,棉花市場萎靡不振,紡織行業虧損面在不斷增加,上半年的盈利企業占比非常小,主要軋花廠反映賣棉難。40%衣份,13%水分籽棉在5.6-5.7元/公斤,棉籽價格下降到1.6元、公斤.形成倒掛,軋花廠承擔市場較大風險,導致部分軋花廠不得不下調籽棉收購價。
另外,地方的種植面積戶均較少,種植成本在不斷增加,運費成本,包括周期的延長,成本加大,銷售周期不斷延長,時間推移帶來成本上升。很多企業出現虧損和棉花滯銷。
今年棉花質量不如去年,28毫米普遍達不到,27毫米及以下占比60-70%,很難出現28毫米以上,對紡40支以上有困難。機采棉的長度普遍好于手摘棉。棉花企業對低于26毫米的不收,這主要是新疆氣候、品種的原因,優質棉生產基地的可持續性堪憂。棉農種棉不賺錢,軋花廠普遍虧本,對整個棉花產業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下一步怎么做,還要抓住產業的各個方面,棉農、加工、流通和紡織企業共同探討整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