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紡聯)近日在北京發布《2014~2015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報》(以下簡稱《年報》),這是2006年以來紡織行業連續第十年發布行業性社會責任報告。
在《年報》第一部分“行業宏觀形勢及其對社會責任的影響”中,“環境保護”被放在了首要位置,“節能減排”、“環境政策”、“環境績效”、“環境信息公開”等成為關鍵詞。作為用水與排放大戶,紡織行業在下一個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綠色轉型的方向在哪?又應如何實現?
發布會上,中紡聯會長王天凱表示,今年以來盡管紡織行業面臨的運行壓力加大,但始終堅持加快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他指出:“新時期紡織行業要有新擔當,面向一個新的10年,紡織服裝行業要著重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加強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生產領域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全面強化綠色科技支撐,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
根據中紡聯的工作安排,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清潔體系、健全相關標準和績效評估,同時設計“十三五”節能減排和推廣路線圖,推動企業綠色制造開發綠色產品,推行生態設計,提高產品成效低碳水平,引導綠色生產。
“向中高端的轉型是‘十三五’時期紡織行業的重要任務。”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學軍認為,今年是新環保法實施的第一年,對經濟發展和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形勢下,應突出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建設的重點即行業綠色制造和終端產品的質量。
發布會同期,中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還聯合有害化學物質零排放締約品牌組織(ZDHC)以及48家行業先進企業正式成立“紡織供應鏈綠色制造產業創新聯盟”。
據中紡聯副會長孫瑞哲介紹,聯盟的成立旨在形成化學品行業、紡織印染行業-1.html">印染行業、其他相關企業以及下游品牌企業為主體的跨供應鏈協作機制,共同探索紡織行業綠色制造的政策、路線,合作推廣綠色制造,助力綠色發展。
據了解,ZDHC是由阿迪達斯、耐克等20家國際品牌聯合發起成立的國際組織。
在世界自然基金機會長江項目總監任文偉看來,過去單一企業在推動節能減排、產業升級方面的力量非常薄弱,而通過成立聯盟的機制可以引入更多社會資源加入進來,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任文偉表示,供應鏈風險是目前紡織行業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紡織行業的環保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供應鏈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品牌造成巨大的影響。”
他舉例介紹,許多全球化的品牌企業正是因為受來自供應商的風險,被迫與國際組織合作推動整個行業供應鏈的轉型。目前,知名服裝企業H&M正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一起促進整個供應鏈環節的水管理創新。
中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胡柯華告訴記者,目前雖然中國沒有正式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但國際貿易規則的綠色化將是未來趨勢。
“如果要證明你是一個好人的話,你不應該有一個壞的伙伴。這就要求在供應鏈上不能與有污染的企業合作,企業也必須有全過程的追溯。”他認為,綠色供應鏈的實質還是綠色制造,而綠色制造的基礎是化學品管控。目前,紡織行業約占全球化學品使用量的1/4,而中國在全球紡織化學品中的用量約占45%,驚人的體量決定了當務之急就是建立一套能夠有效識別供應鏈上化學品使用狀況的追溯系統,以提升企業化學品的管理能力。
“現在市場上的環境信息絕大多數來自政府數據,從政府部門角度來說,未來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即如何讓企業自愿披露更多的環境信息。”據胡柯華表示。
2015年,中紡聯與ZDHC合作開發“供應鏈化學品改進信息交換系統”,為紡織供應鏈的化學品足跡追溯機制和管控解決方案提供信息化平臺,幫助紡織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識別替代和改進有害化學物質的使用。
“以前,化學品的使用實際上是處于黑箱的狀態,誰都不知道輸入、輸出了什么,所以我們提出提高供應鏈中化學品的信息透明度,以搞清楚整個環節化學品的用量、種類、來源、去向等問題。”胡柯華透露,系統現已初步做出第一版,未來會將污染排放、轉移登記以及包括碳足跡追溯、水足跡追溯等都納入進來。
“這不僅提升了行業績效的大數據,幫助供應鏈持續改進,同時將為企業創造一個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多利益相關方的管理和溝通平臺。”孫瑞哲指出,10年前,紡織行業在國內率先開始嘗試產業公共治理,而未來10年協會的工作將全面由線下轉到線上,從致力于標準建設轉向多方共治的平臺建設,推動行業加快邁向產業鏈中高端,實現透明、可追溯創新型的綠色可持續增長。
胡柯華坦言,對于現階段來說系統的推廣雖有一定操作難度,但已經在聯合上下游企業調整。在染料協會等組織的支持下,目前已有約20家化學企業陸續加入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