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便宜、上新快、款式新穎、隨時換貨……這似乎成為快時尚品牌的特點,盡管如此,他們也難逃質量這“生死劫”。近日,上海市質監局對上海生產和銷售的休閑服裝產品質量進行抽查,發現多個快時尚品牌出現在了不合格產品的“黑榜”上。記者通過梳理發現,這并非快時尚品牌首度登上質檢抽查“黑榜”,不少已經是常客了。
抽檢——多品牌屢登“黑榜”難逃質量生死劫
在上海市質監局官網上記者看到,抽查了60個批次休閑服裝產品,抽查的項目包括了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等。抽查結果顯示,共有8個批次的休閑服裝產品不合格,其中就有三個消費者熟悉的快時尚品牌。分別是GAP的一款女士牛仔褲存在耐汗漬色牢度、耐水色牢度以及耐洗色牢度不合格的問題;優衣庫一款修身直筒牛仔褲,標注為水洗產品,但存在耐汗漬色牢度、耐水色牢度不合格的問題;最后一款是H&M的休閑外套則存在使用說明不合格的問題。
記者梳理發現,這并非快時尚品牌首度上“黑榜”,早在2014年,其中特別突出的一點是,快時尚品牌不合格占比居高不下。在396例質量安全不合格的進口服裝中,不合格批次最多的前5大品牌中有4個為快時尚品牌,分別為:FOREVER21、ZARA、H&M和MANGO,不合格數量達 107例,占所有不合格的27.02%。
2013年5月31日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月到5月,我國共檢出不合格進口兒童用品146批次、10.98萬件,其中就包括 GAP、ZARA等快時尚品牌;同期,北京市消協從31家網購平臺隨機購買了82個童裝測試樣品,并進行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其中有31個童裝樣品質量指標不合格,主要問題包括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超標、色牢度不合格、pH值不合格、纖維含量不合格以及水洗尺寸變化率不合格。
2014年,中消協公布的70款快時尚服裝比較試驗結果,合格率僅64%。ZARA因色牢度不符合國標、纖維含量不合格問題被監管部門兩度點名。當時,這已是ZARA自2006年入華以來第15次登上質量“黑榜”;而近年來,H&M更是多次因pH值、色牢度、纖維成分含量、產品標識等方面不合格而曝出質量丑聞。
發現——快的代價是質量不斷掉鏈子
據悉,由于快時尚要求打破原本的訂貨制,而品牌企業需要采用配貨制,即根據流行趨勢的變化在最短的時間內,一般是幾周內將產品設計、生產出來,并配送到終端銷售層面,并且緊跟時尚潮流,還要平價,因此對服裝品牌的設計制造和配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其快的代價卻是產品質量不斷掉鏈子。
以ZARA為例,數據顯示,ZARA的供應鏈周期平均僅需10-15天,H&M需要20天左右,而大多數服裝企業需要6-9個月甚至更久;ZARA每年庫存周轉達到12次左右,其他運作一流的服裝企業也只能達到3-4次,而國內大多數服裝企業則是0.8-1.2次。
走低價時尚路線而受到消費者喜愛,這是快時尚的優點。但是產品質量屢受質疑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其中,面料差、做工粗糙成為這些品牌產品的硬傷。除此以外,大部分快時尚品牌都色彩絢麗,而在面料染色過程中,由于時間較短,色牢度、pH值、甲醛含量等問題就會慢慢浮出水面。
分析——追求快檢測睜只眼閉只眼
有業內人士透露,服裝檢測一般需要3至5天,如果服裝不合格,重檢需要7至10天,而對于“快時尚”企業來講,耽誤一天時間就可能導致產品無法上架,所以廠方質管員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快時尚品牌而言,從長遠來看,為了追求快速而忽略產品質量,這種做法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是很不利的,快時尚品牌還是應該在發展過程中掌握好速度與質量的平衡點,真正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有質量保證的時尚,才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北京消費者陳女士告訴記者,有好幾次在ZARA品牌店購買服裝,一開始覺得款式不錯,但忽略了其質量,洗過以后不是掉色就是縮水,有時候甚至不能二次穿戴。想必很多消費者都與陳女士一樣遇到過相關問題,似乎早已經“習慣”了ZARA、H&M等快時尚品牌的質量問題。
由于服裝類安全問題不會在短期內暴露,消費者普遍對服裝產品安全衛生環保項目的危害程度認識不足,尤其快時尚品牌的目標顧客群對價格更為敏感。為此,業內專家建議大家在購買服裝類商品,尤其是快時尚品牌,要精挑細選,不能光看品牌和款式,也不必迷信國外生產,還需注意產品的質量,謹記“安全高于時尚”的理念。
此外,行業人士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快時尚類服裝的時候,應保留好購物小票、購物發票等有效購物憑證,若產生質量問題,可進行“三包”維權。首先應選擇與店鋪、品牌商協商解決。未能解決的,可根據消費者協會就近受理的原則,進行維權投訴,消費者投訴應遞交文字材料或有消費者簽字蓋章認可的詳細口述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