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王女士在長春路一個服裝品牌的專柜,定制了一件春款連衣裙,這是她從小到大第一次量身定做衣服。與王女士一樣,近來許多愛逛街的大連市民發現,以往只銷售標準尺碼成衣的服裝專柜,開始向消費者推介定制服務了。
業內一個普遍的感受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咨詢服裝定制服務的消費者明顯增多。一些專做定制服裝生意的商家感受更為直接,訂單量同比上浮超過了三成。而在國內國際市場環境越來越復雜以及電商對手日趨強大的雙重夾擊下,傳統服企尋找新增長點的期待與定制服務需求的抬頭不謀而合。
昨日,在上海,“大楊定制”中國戰略啟動新聞發布會舉行。短短時間內,大楊方面接待了十幾家品牌服裝企業咨詢,加之此前已有國內多家知名服企與大楊達成了合作意向,可以看到,在市場不盡人意的背景下,服企紛紛在尋找新的渠道和戰略,而迎合了服裝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務,已然入了服企法眼。
性價比的優勢到底有多大
談及服裝量身定制,許多大連消費者首先想到的是二七貿易大世界。長久以來,這里形成了從面料、輔料銷售到服裝加工一條龍式的檔口集群,在一樓的蘇韻絲綢,經營者古曉云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感受到了訂單量的抬頭,定制客人同比增加了三四成。
其他檔口的經營者也普遍有此感受,“2015年下半年,訂單量增多了30%以上。”接定制生意的孫先生手捧一件剛剛完工的大衣對記者說,“客人買面料花了450元錢,手工300元錢,加上扣子等輔料,這一件大衣總共花了760元錢。而同款式的大衣,在青泥洼的品牌專柜少則三四千,大品牌的能賣上萬。”
古曉云也告訴記者,一件真絲面料的中式衣服,五六百元可包工包料定制,而同樣品質的衣服在商場里的定價多在2000元~3000元。“相對更高的性價比,是拉動定制服裝復蘇的一個主要原因。”一個經營者們公認的現實是,不僅目前,預計未來兩三年,消費者在服裝的消費上也將是緊縮的。正因如此,擁有性價比優勢的服裝定制生意,被視為大有潛力可挖。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除性價比之外,獨家獨款不撞衫,也是消費者青睞服裝定制服務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品牌專柜定制了春裝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看中了該專柜的一個款式,但不喜歡該款式的面料,導購員便建議了另一款面料做該款。“這樣我拿到的將是獨一無二的衣款,且是量身定做,價格也與成衣相差無幾,特別期待。”
互聯網技術幫了大忙
敏銳的服裝行業已然嗅到了這股勢頭。不僅一些傳統的服裝品牌或介入或加大對定制服務的開發,就連快消品牌也做起了定制業務。據了解,某知名快消品牌自今年1月份推出量體裁衣服務,從休閑褲和牛仔褲開始試水,以199元至299元不等的價格接定制訂單。據稱先行開通該項服務的上海、杭州等城市門店,向總部提交了“顧客反應普遍比較好”的報告,4月份該品牌又將有定制新品推出。
“大楊定制”中國戰略,是服裝定制服務蓄勢起勢的最新佐證。在昨日的發布會現場,與會業內人士的共識是,現階段,國內消費市場正處于不斷升級的進程中,個性化需求日益增加,而現有的市場供給,卻難以滿足消費者對于優秀品質、高端服務的追求。
與此同時,國內眾多看到了市場,有意開拓服裝定制業務的品牌與企業,卻苦于沒有技術和生產線。而大楊此次發布的正是解決這一瓶頸的定制平臺。具體流程即大楊提供套型給服裝品牌與企業的門店,門店工作人員為客人量體,然后錄入數據到定制軟件,系統再自動生成相關服裝制作的數據,然后大楊方面將據此實現個性化定制生產。
發布會現場,大楊集團總經理胡冬梅介紹說,大楊集團將成熟的海外定制模式與國內服裝定制行業的特點進行了結合,打造出了“智能化服裝定制平臺”,為國內服裝企業、服裝品牌、定制店提供的是一套全方位與智能化的服裝定制解決方案。“大楊這幾年一直在針對歐美市場做單量單裁業務,積累了大量的定制經驗,而互聯網技術又為所有的定制需求和技術提供了可能,而且非常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