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實體經濟“壓力山大”,各類零售門店出現“關店潮”,百貨巨頭紛紛折戟,商超零售銷售額增長也不例外地處于停滯或者負增長狀態。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1季度家樂福中國銷量下降了13%, 聯華超市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
變革轉型成了當務之急。無論是購物中心還是超市賣場,都在盡力抓住核心消費群,而在眾多消費人群中,母嬰消費人群由于其帶來的整個家庭的消費力,已然成為各大商超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目標。
傳統超市在母嬰消費中仍有優勢
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與增長,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孕嬰童產品消費大國。而國家二孩全面放開又進一步推動了嬰童人口增長,預計到2017年,我國孕嬰童市場規模將超過2.6萬億元。這一龐大市場令孕嬰童業態在零售領域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
根據CBME中國孕嬰童消費市場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母嬰百貨及零售店、超市賣場仍然是母嬰消費的主要渠道,綜合占比達到了76%。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消費者對于母嬰用品質量格外敏感。相較于網購來說,實體門店和超市賣場可以讓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實物,直觀判斷商品的質量及材質。
另外,從售后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來說,商超明顯更勝網購一籌。在CBME中國孕嬰童消費市場調查報告中,“擔心圖片與實物有差距”和“貨品質量沒有保障”,是消費者不選擇網購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母嬰用品對于超市賣場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盈利點。因為有著品牌影響力和網點全覆蓋的優勢,所以連鎖集中采購讓商超有了更大的價格空間。以進口奶粉為例,電商銷售的利潤約為2%-3%,母嬰店的利潤約為5%-8%,超市大賣場的利潤則為10%。
而針對于電商的便利性優勢,商超賣場也并非不能企及,眾所周知的是,現在多數超市都已開通線上下單,送貨上門服務,這在保障質量的同時進一步為母嬰消費者提供了方便。
當前,孕嬰童業態在超市賣場中的占比不降反增,已然成為時下窄仄的商業零售領域中為數不多的耀眼增長點。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一季度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134.16億元,同比增長19.81%,這或與其在新興品類商品的積極拓展有關,早在2015年永輝超市即與萬寧聯手,在全新形象點中重點加強母嬰、健康類商品。
超市賣場需提升孕嬰童產品品質,規范進貨渠道
不得不說的是,孕嬰童產品涉及范圍廣,而商場進貨渠道多而雜,容易造成產品品牌混亂,質量參差不齊,比如目前我國奶粉市場上大大小小的品牌約有2000多個,大批嬰幼兒奶粉品牌面臨淘汰和清理。所以從生產源頭到賣場終端,孕嬰童產業要確保整個產業鏈、消費鏈的健康發展,超市賣場亦需規范采購,提升其售賣的孕嬰童產品品質。此外,缺少創新、產品同質化嚴重也是當前孕嬰童產業的一大問題,商超賣場可以選擇引進更多具性價比的創新新品,升級孕嬰童銷售專區。
流通零售領域需要嚴把渠道關,不少商業超市已開始探索與綜合性、專業化的對接平臺合作。據全球領先的CBME 中國孕嬰童展、童裝展介紹,2015 CBME 中國現場共有4,401名超市/大賣場的觀眾到場參觀,采購優質孕嬰童產品,了解產業最新趨勢,預計今年這一數據將繼續增長。
2016 年CBME 中國孕嬰童展童裝展將于7月20-22日在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舉辦,此次展覽面積增至223,305平米,預計將吸引來自全球的2,250家展商和3,000個品牌亮相。與此同時,2016年CBME 中國現場,大潤發,華潤,歐尚,物美,武商量販等商超還將參加商貿洽談會,與優質孕嬰童品牌進行商貿對接。
零售業資深管理咨詢師張一夫向記者表示,孕嬰童業態是超市商品結構中最關鍵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孕嬰童商品也能夠像兒童其他業態一樣具有很強的聚客能力,產生“1+2”、“1+4”的消費結構。而且能夠培育穩定的目標消費群和潛力消費群體。所以,超市商品結構中應該加大孕嬰童商品的規模陣容,和兒童娛樂、益智、家政服務整合配置,同樣能夠產生較強的消費體驗和多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