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新疆紡織服裝經濟轉型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聚焦在國家產業戰略調整的大環境下,新疆紡織服裝業所面臨的新機遇與紡織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為全力配合新疆紡織服裝經濟轉型,兵團十三師健康生態紡織園暨哈密綠天使纖維科技公司舉行新技術發布會,詳細介紹紡織園采用的全新“棉纖維陽離子改性無鹽無堿染色”生產技術,開創了新疆棉纖維改性染色新局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員會執行委員金碚認為,在區域經濟戰略上,一方面實行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例如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一體化等;另一方面各地大力開發腹地新區,突出體現了工業化向腹地空間擴展,以期形成新增長極的國家戰略意圖。新疆現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戰略機遇,需要工業化與文明演化,紡織服裝業是全球化產業,則須有全球化思維。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副師長馬濟宇表示,新疆既是絲綢之路最核心的地帶,又是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與中亞國家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占據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發展新疆紡織業都起到重要作用。紡織工業將十分有助于解決新疆人口就業、經濟發展,從而促進新疆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作為中國最傳統的制造業之一,紡織行業在創新驅動的經濟新常態下亟待轉型,而印染又是紡織行業的咽喉。我國印染企業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印染帶來的環境污染一直是環保無法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中西部產業承接能力的加強,中西部地區的棉紡、服裝等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印染行業因為環保和技術等原因,向中西部轉移并不明顯。紡織工業對產業鏈緊密配合要求較高,中西部缺乏印染企業,將大大制約當地紡織工業發展水平。印染行業通過提高節能減排水平,滿足中西部資源環境要求,可促進印染行業產業轉移,推動中西部地區紡織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西部地區豐富的紡織原料、有競爭力優勢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地理位置、市場規模、優惠政策、良好的基礎設施等紛紛成為紡織產業轉移的不可或缺條件。
香港紡織行業高級專家曾祥指出,印染廢水治理有很多方法,比如膜集成技術印染廢水資源化處理、雙膜法在印染廢水治理和回用技術的應用等。但這些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根治污染源,只能讓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污水治理。
哈密綠天使纖維科技有限公司獨家使用推廣的“節能環保無污染色技術”即將在新疆扎根,這種新技術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污水排放,而且還可以高效節省能源和水資源,提高織物上色率及品質要求,從根源上解決染色污染問題。該技術突破了傳統染染色污染重的特點,實現了無鹽、無堿、連續化染色,染色深度提高了80%以上,同時節約能源50%、節水80%、節約染化料25%-35%、污染物排放減少90%,提高工作效率40-50%。
無污染色技術的開發成功使中國紡織工業向低碳環保發展邁進了一大步,給目前中國廣大的印染及相關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